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九游会官方网址

九游会官方网址首页 >> 一家之言

浅论高等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

撰稿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日期:2010-11-01 浏览量:4240

浅论高等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
谢仁业 研究员
上海市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

关键词 高等院校规划 战略管理

院校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中成为显学,在高等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逐步成为新兴的领域和分支,有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社会背景。高等院校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其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被赋予的地位、责任和使命,从来未达到如此的高度;其为适应这种崭新的变化而形成的特色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格局的要求,从来未显得如此迫切;其自身发展、改革、竞争、创新所面临的挑战、机遇和困难,也从来未变得如此复杂、深入和广阔。

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方向,在院校研究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前沿性、引领性作用和地位,因而受到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界和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最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笔者与所在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同事,作为非政府第三方组织,十年来曾接受委托,承担了全国70余所院校(次)的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咨询研究项目。现就研究实践中对该命题的认识和体会撰文探索,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一、高等学校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概念、特征与价值

依据管理学、社会学、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研究实践中提出和归纳总结的主要问题,我们认为,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是高等教育机构对其未来活动进行主动性、前瞻性、全局性的优化选择和决策。

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概念,主要包括了主动性、前瞻性、全局性和优选性这四个基本特征:主动性,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办学主体,自主概括提出办学精神、办学理念、办学使命与办学责任。以此为逻辑起点,选择未来的办学方向和发展道路;前瞻性,是高等教育机构对未来办学方向和发展道路,超前对学科、师资及其管理制度、体制等办学内涵发展要素和资源条件进行优化配置和布局;全局性,是高等教育机构根据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及高等教育发展宏观背景的动态变化与趋势,对其未来的办学方向和发展道路及时进行新的提升、凝练和调整;优选性,即优化选择和决策,是高等教育机构综合以上与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宏观背景动态变化,结合院校内部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等内涵发展的要素资源,开展统筹策划、集成整合,进行多方案的研究与设计,最终作出相对更接近科学、相对更为合理的决定。

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的主要价值:一是探索中国特色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和改革发展的成功之路。自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初创,在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情况下,中国高等教育界前辈即开始探索、创办以“教育救国”为理念的自己的大学。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和平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探索创办和发展以“科教兴国”为理念的中国特色高等院校的自主创新之路,这一系列的创新探索,全面体现了开展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的理论创新价值;二是探索服务社会、引领文化作为拓展院校发展目标与功能的成功道路。高校教学、科研两大功能的确立以及得到国际公认,是中世纪巴黎大学等传统大学和19世纪柏林大学等近代大学两次对大学功能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价值、意义的探索,分别适应了文艺复兴时代和全球工业化发展初期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学科研结合、服务社会需要等不同时代大学精神和理念创新的组织变革的时代需求。在继承世界高等教育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中国国情,拓展服务社会和文化引领功能,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高等院校的新的使命和责任;三是探索能够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在进入新世纪与全球化加速发展阶段,中国高校正面临着能否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的多重挑战,即:赶超世界一流高校的挑战;在举办中外合作院校同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挑战;在全球创新性院校不断涌现同时如何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院校的挑战;走出去直接创办或合作创办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等院校的挑战。

二、高等学校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的关键要素

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的关键要素,主要是指可能影响高等院校内涵发展、改革进程的关键问题及主要内容。

1、学校发展目标、性质及功能。主要认识与解决高等学校在未来发展中的使命、责任、价值等问题,即高等院校在未来发展中自身性质与角色定位(自身是谁、自身是什么角色?)、自身使命、责任与价值定位(高校自身为谁存在、为谁服务、承担什么任务)的问题。这是高等院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发展方向和办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要素:学校精神与发展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办学功能、类型及层次定位;学校的服务面向(服务的区域、行业、产业或岗位群等)。

2、学科专业发展方向、特色及其结构。主要认识与解决作为高等学校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载体的学科专业,如何落实在学校未来发展中的使命、责任、价值等问题,具体要素有:学科重点及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指拟重点突破的、或虽为传统学科但具有领先优势的、或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科专业领域、方向;学科特色,主要指独一无二、优势领先或错位发展且极具竞争力的学科专业方向及领域;学科专业内部结构,主要指主干学科、先导学科、支撑学科、基础与拓展学科、交叉学科体系的形成及互动关联、学科链关系的形成。

3、师资队伍建设方向、特色及其结构。主要认识与解决如何落实高校知识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应用主体(即教学科研人员,本文中专指教师队伍)在学校未来发展中的地位、使命、责任、价值等。主要要素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学科带头人所在学科专业领域的地位或潜在动态发展的地位等趋势;师资队伍特色:与学校发展目标、性质及功能定位相适应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创新团队的聚集能级、状态及发展水平与程度;师资队伍结构:以国内外社会来源(包括教师国际化来源)为主、实现良性动态流动的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优化组合。

4、管理体制、机制及组织改革创新及其特色。主要要素包括:以公共管理理念为主导的学校公共治理结构的形成;以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软资源为基础的院校发展模式的转变;与学校发展目标、性质及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办学资源来源及其配置体制的构建;办学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院校与政府、科研机构、社会行业、企业官产学研紧密结合、利益共享的体制构建等;院校组织机构改革创新包括校院两级管理、以院为主的组织管理体制,独立学院、高职学院、社区学院、专业学院、研究生院或研究院所等多种新兴办学组织机构的探索。

三、高等学校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主体及主要模式

综合国内外资料文献、信息,结合中国开展院校研究的实践,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主体及其主要模式:

1、院校自我研究的主体及模式。主要是由高等院校以自主研究为主,主动发起并委托院校内相应部门与机构牵头组织实施研究。院校研究最发达的美国绝大多数高校、英国相当部分高校及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均采用这种模式。其有利之处主要为,研究资料数据丰富翔实、调研渠道畅通、研究针对性和应用性较强;其主要弊端在于,由于研究对象或研究主体本身利益直接相关而经常带来价值有涉、主观性强、相互封闭等问题。

2、社会非教育咨询机构为主体受托研究模式。主要由高等学校委托国内外非教育咨询社会机构以第三方机构形式承担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项目,采用此模式的国内院校数量相对较少。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科尔尼公司、野村证券公司为代表的美国、欧洲、日本等著名咨询研究机构和国内部分非教育社会咨询机构,已由主要为企业;经济部门提供咨询研究服务转向包括国内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等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和教育机构。其利在于,具有跨文化比较、国际视野、跨国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其弊端为,由于一定程度上不了解中国国情或相关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研究过程及其成果难免脱离中国国情实际、研究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也较差。

3、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为主体作为第三方咨询研究模式。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接受学校委托,作为第三方咨询机构承担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项目,采用此模式的国内院校已有相当一部分,初步估计已有一百余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等高等教育研究机构作为研究主体,已开展此项研究探索。其有利之处,在于研究立场中立、价值无涉、客观性强,并且视野开阔、不拘一格,国内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其弊端为,如果到学校调研不深入,也会有脱离高等院校校情实际与特色、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操作性的问题。

四、高等学校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的主要方法

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在中国刚兴起不久,处于开创和起步阶段,是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崭新领域和方向。其概念界定、逻辑起点、理论原理、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尤其要综合中国国情实践进行探索创新。

我们从大量院校研究实践中概括提炼,并借鉴国际经验,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主要特点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进行集成创新。

1、关键问题与问题树分析归纳法综合使用。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尤其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从院校发展与改革的轨迹、现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的本质特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原本是适应所有理论研究或应用研究的主要方法手段,对院校规划和战略管理研究,更是主要和基本的手段方法。实践证明,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首先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用问题树分析归纳法梳理这些问题。其中重要的是发现和寻找关键问题,一旦找到了关键问题,整个研究也就纲举目张,其他研究问题随之有望迎刃而解,势如破竹。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关键问题与问题树分析归纳法在很多时候是交叉使用和同时使用的,而最基本的是发现和找到关键问题。

2、swot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综合使用。swot分析法是管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首先提出,麦肯锡等咨询机构在企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研究中经常、广泛应用此研究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针对组织机构未来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因素,把影响组织机构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集中综合评价的分析方法。

该swot分析法将组织机构内、外部主要因素界定为:内部优势(strength)、内部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外部威胁(threats)等四种。而专家咨询法(也就是特尔斐法),也是科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在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中把两者结合起来共同使用,可以使分析概括更为合理。

采用swot分析法,建立由以上影响组织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构成的模型;将其中的权重赋值或趋势赋值,则可用专家咨询法的分析评价并结合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予以判断,作出定位结论。

3、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使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目的、途径和方法手段的不同。定性研究发展趋势,主要大量采用人种学、叙事研究等研究方法,其主要表现方式大都为案例、访谈纪要等;定量研究主要采取数据分析、建模分析等,其主要表现方式大都为图表。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在院校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中,两种方法可结合使用。定量研究在分析宏观、全局及相关关系问题上更合理、更有优势;定性研究则在分析概括局部、个别问题上更合理、更有优势。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运用,可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文见《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8年第1期)

手机扫码分享
网站地图